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前两天写的这个评论,结果刊出没几个小时就被有关部门要求撤稿,实在不明白缘由何在。在博客上自己贴一下,自娱自乐吧。)

 

制止谣言不能简单“以暴易乱”

 

在一个习惯说假话的社会,谣言产生不足为奇;解决谣言的根本之道,不仅仅在于轻易剥夺人身自由以形成“寒蝉效应”,而应建立透明开放的机制,让真相的阳光扫除谣言的阴影

 

财新记者 段宏庆

 

 

《人民日报》2013821日的报道http://china.caixin.com/2013-08-21/100572130_all.html#page2),北京警方近日查处了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并以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刑拘了两名负责人员。报道称,该公司长期在网络上制造谣言,诸如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诋毁雷锋形象;编造“7·23”动车事故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利用“郭美美个人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编造了一些地方公务员被要求必须向红十字会捐款的谣言,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制度;以及捏造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等等。

    《人民日报》的报道称,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广大老百姓强烈呼吁整治网络乱象。为回应百姓关切,公安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的线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该报道旋即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支持、赞扬者有之,质疑、批评声亦不绝于耳。

总的来说,对于前述的网络推手公司的行径,绝大多数正常的社会成员都是反对和唾弃的——无论如何,造谣都是错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查处也是应该。但警方的行为之所以会受到质疑和批评,原因在于两点:其一,“寻衅滋事”这个罪名本身存在先天的立法缺陷,在现实中又经常成为公权力滥用的利器,不能不被人诟病;其二,所谓造谣,说白了就是说假话,但中国的不少地方甚至某些官方部门,都是假话连篇,警方不全部查处,其选择性执法不能不令人警惕。

美国学者凯斯·R·桑坦德曾写过一本专论,书名就叫《谣言》。在该书中,桑坦德教授指出,谣言其实无所不在,而且越是在动荡的社会中,谣言就越容易滋生。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天生就喜欢制造传播谣言,如利己主义者和别有用心之人,此外还有哗众取宠者。互联网的出现则极大提供了谣言滋生、扩散的土壤。

桑坦德教授曾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担任过其竞选团队的公关顾问。在奥巴马竞选总统过程中,针对奥巴马的谣言也是不断,最严重甚至有说法称奥巴马并非出生于美国本土,而且他是伊斯兰教徒,同恐怖分子有纠葛不清的关系,等等。这些谣言严重影响到了奥巴马的竞选前景。针对谣言,奥巴马竞选团队采取的做法不是诉诸法律,“以暴易乱”,而是建立了一个名为“对抗诽谤”的网站,指明谣言,并提供客观中立信息,最终赢得了大选的胜利。

桑坦德教授将这一成功案例写进了自己书中,他指出,如果确保思想市场自由,从长远看,谣言是可以被澄清的。

回到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符合桑坦德教授的“动荡社会”的特质,再加上部分中国人习惯说假话的传统,谣言的产生不足为奇。因此,解决谣言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通过公权力的高压,“以暴易乱”,以形成“寒蝉效应”让人闭口。这样的效果看似社会宁静,秩序和谐,实则暗潮汹涌,危险万分。

中国自古有云,“谣言止于智者”。开启民智,最重要就是信息公开。当下的中国,最需要建立的是真正透明开放的机制,让真相的阳光普照大地,如此情形下,谣言无所遁形,其产生的负面阴影自然会烟消云散。

话题:



0

推荐

段宏庆

段宏庆

1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寻找一个自由安放文字的空间

文章